文/田珍寶
2014年7月22日清晨,我為患病住院的信徒代禱,聖靈感動我:「在病人旁邊的人(照顧病患的信徒),也要注重靈修、保守聖潔,幫助病人迫切悔改、專心禱告,儆醒懇求神的憐憫醫治。」
耶穌對門徒說:「你們坐在這裡,等我禱告。」於是帶著彼得、雅各、約翰同去,就驚恐起來,極其難過,對他們說:「我心裡甚是憂傷,幾乎要死。你們在這裡等候,儆醒。」祂就稍往前走,俯伏在地,禱告說倘若可行,便叫那時候過去。祂說:「阿爸,父啊!在祢凡事都能,求祢將這杯撤去!然而,不要從我的意思,只要從祢的意思。」
耶穌回來,見他們睡著了,就對彼得說:「西門,你睡覺嗎?不能儆醒片時嗎?總要儆醒禱告,免得入了迷惑。你們心靈固然願意,肉體卻軟弱了。」(可14:32~38)
我的母親為小弟兄的信仰代禱的時候,神默示她:「為小孩禱告,求主耶穌幫助他,信仰堅定、身體健康、學業進步嗎?那孩子不知道倚靠神,他倚靠神的心很微小;他認為、他使不上力的時候,他已經沒有辦法。這時候該怎麼辦呢?
孩子至少還有父母,有父母為他祈求;父母跟孩子是一體的。然而他的父母的『求』,只有點到而已,沒有深入。他們只有嘴裡說:『禱告靠神、禱告靠神……』沒有表現出無時無刻地為孩子求;不只是禱告,他們的言行、都要併入在禱告的內容。
比如說,他們為這個很大的事、為這個孩子禱告,要專心地求!這以外的事,不要放在心中;這樣的禱告、才有效,要這樣地求!要告訴孩子要專心禱告,不要去玩。至於還能不能挽回孩子的信仰?就看他們的禱告;真的有專心禱告,當然有效!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